季节

职位: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职称:教授

邮箱:jijie@bucea.edu.cn

发文时间:2020-05-15 撰稿人:

科研成果:

      成果一:废旧沥青混合料高效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开发了高性能植物油基沥青再生剂,发现了不同比例废旧沥青混合料在荷载和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性能衰变规律,构建了基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特性的长寿命再生沥青路面设计体系。

      成果二:高性能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道路沥青技术:构建了煤直接液化残渣中重油、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的分子结构模型,开发了热塑性弹性体基和聚烯烃基的系列抗车辙添加剂,首次将其应用在道路工程的面层和柔性基层。

      成果三:耐久性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降碳技术: 发现了含有脂肪链和酰胺基团的极性物质对沥青的降黏作用,发明了温拌沥青路面等体积变温度结构-材料一体化平衡设计方法,提出了节能降碳“温+温”路面典型结构。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近30项实际道路工程中成功应用,如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河北廊沧高速公路(沧州段)、宁夏彭阳至青石嘴路段一级公路、内蒙古省道102线、云南小磨高速等,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038,煤直接液化残渣与石油沥青相容性研究,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028,有机蜡和水耦合作用下沥青—集料的黏 附行为及黏附机理,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0708003,有机蜡与沥青微观作用机理研究,主持;

[4] 国家“万人计划”特支项目,温拌再生沥青材料开发及应用,主持;

[5]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0ZX07320-002-09,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新型材料与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及示范 (子课题),课题负责人;

[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Z201010016014,Sasobit对再生沥青改性机理及性能研究,主持;

[7]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KZ201910016017,橡胶粉与水泥复合冷再生废旧半刚性基层材料利用关键技术,主持;

[8] 北京市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PXM2015_014210_000003,高性能冷拌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主持;

[9] 北京市长城学者资助计划项目,CIT&TCD20130318,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材料开发与性能评价,主持;

[10]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项目,2016-LZJKJ-01-001,新型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超薄抗滑层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负责人;

[11]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项目,2015KJ-002,废旧道路基层材料循环利用成套技术研究,技术负责人;

[12]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项目, 2012KJ-006,地毯式沥青路面研究及快速养护维修技术,主持;

[13]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项目,JHRJ-03,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主持;

[14] 河北省交通科技项目,T-2012125,重载交通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高性能再生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主持。

 

 

 

 

 

 

访问量: 开通时间 :2020-05-12 最后更新时间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