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时间:2025-01-09 撰稿人:

(一)著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研究》(专著,第一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年8月。

2.《<吕氏春秋>“以生为本”思想研究》(入选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第二十四批-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专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专著,独著),巴蜀书社,2024年6月,35万字。

3.《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专著,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23年8月。

4.《论语悦读》(专著,第一作者),经济日报出版社,2022年10月。

5.《书香何处寻——信息时代的阅读与思考》(专著,第一作者),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1月。

6.《大学生国学经典读本——道德经》(编著,独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副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年8月。

8.《祖国在我心中:创新引领》(副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7月。该书入选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出版》杂志社承办的“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推荐书目

(二)中文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

(1)《“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中文核心期刊),202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3期转载

(2)《“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第二作者),《海外文摘》,2023年6月上。

(3)《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新的文化使命的三重维度》(第二作者),《新生代》,2024年第6期。

(4)《“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索》(第二作者),《新传奇》,2024年第33期。

(5)《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北京建筑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2021年)》,学苑出版社2022年5月1日。

(6)《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对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北京建筑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201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3月1日。

(7)《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理论视野》(CSSCI/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第12期,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2011-2022年)高影响力论文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1日。

(9)《“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国精神的历史发展与当代内涵》,《北京建筑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兵器工业出版社 2015年5月1日。

(10)《当下中国社会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学园》,2011年第6期。

(11)《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第二作者),《理论视野》(CSSCI),2011年第12期,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2011-2022年)高影响力论文

2.中国哲学

(1)《儒道融通视域下的<易传>“德行”内涵新探》,《老子学集刊》(第九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2月1日。

(2)《<道德经>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生命哲学研究》,2022年第1辑,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1日。

(3)《孟子“杨朱为我说”辨证——基于<吕氏春秋>等文本的考察》,《中文学刊》,2022年第6期。

(4)《<吕氏春秋>“和”的思想探析》,《国学学刊》,202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

(5)《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转化》,《理论视野》(CSSCI/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10期。

(6)《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视野》(CSSCI/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2期。

(7)《老子“道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比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人工智能与信息哲学

(1)《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审视及其应对措施》(第二作者),《对外经贸》,2024年第5期。

(2)《信息哲学:21世纪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图书情报研究》2010年第4期。

(3)《2001~2009年我国信息哲学研究述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理论与实践探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12月1日。

(4)《 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哲学——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年12月1日。

(5)《<辞源>“信息”词条勘误》,《博览群书》,2011年第12期。

(6)《“信息”词源新探》,《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6)——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年6月1日。

(7)《图书馆学“核心论域”的探索与发展》(笔谈),《图书馆论坛》(CSSCI/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

(8)《论图书馆学“核心论域”的当代内涵及创新意义》,《高校图书馆工作》(CSSCI扩),2013年第5期。

(9)《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有自己的核心论域——评<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云服务时代的特色图书馆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1日。

(10)《图书馆学进行解释学研究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工作》(CSSCI扩),2015年第3期。

(11)《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与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CSSCI扩),2012年第3期。

(12)《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培养》,《图书馆服务的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2012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1日。

(13)《关于在我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1日。

(三)英文论文

1.Solemnity or Beauty—the Aspiration of Classic Art: The Debate on Laocoon between Winkelmann and Lessing,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2018-09-01.

2.ON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OF BEIJING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9th INTE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ARCHITETURE AND CONSTRUCTION Batumi,Georgia,2017-09-13.


 

访问量: 开通时间 :2020-05-06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