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职位:教授、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jianzu50@163.com

发文时间:2025-02-10 撰稿人:

一、代表性著作

[1]李浩.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2]李浩. 北京城市规划(1949-1960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3]李浩.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建设实录——郑天翔日志选编(1952—1958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4]李浩.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九辑,北京专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5]李浩、傅舒兰.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八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6]李浩.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七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7]李浩等.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六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8]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9]李浩. 中国规划机构70年演变——兼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0] 李浩. 张友良日记选编——1956年城市规划工作实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1] 李浩.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五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2] 李浩. 城•事•人——城市规划前辈访谈录(第四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3] 李浩. 城•事•人——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访谈录(第三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4] 李浩. 城•事•人——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访谈录(第二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5] 李浩. 城•事•人——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访谈录(第一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6] 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上、下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7] [英]P·霍尔、M·T·琼斯著,邹德慈、李浩、陈长青译. 城市和区域规划(原著第5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8] 李浩. 生态导向的规划变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9] [英]P·格迪斯著,李浩、吴骏莲、叶冬青、马克尼译. 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译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0] 李浩. 生态学视角的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1] [法]L·柯布西耶著,李浩译. 明日之城市(译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2] [英]P·霍尔著,邹德慈、李浩、陈熳莎译. 城市和区域规划(原著第4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3] 李浩.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4] 李和平、李浩.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二、代表性论文

[1] 李浩. 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分期[J]. 城市规划,2016(4):20-26.

[2] 李浩.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J]. 城市规划,2013(1):17-24.

[3] 李浩.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013(1): 43-50.

[4] 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奠基石[J]. 城市规划,2019(7):83-91.

[5] 李浩. 19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关于“苏联规划模式”源头的历史考察[J]. 城市规划,2018(10):77-85.

[6] 李浩. 历史视角的城市规划实施问题探讨——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2017(4):55-61,113.

[7] 李浩. 1957年“反四过”运动的历史考察——兼谈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J]. 城市规划,2016(7):86-92.

[8] 李浩. 历史回眸与反思——写在“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提出50周年之际[J]. 城市规划, 2012(1): 73-79.

[9] 李浩,胡文娜. 苏联专家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帮助——以西安市首轮总规的专家谈话记录为解析对象[J]. 城市规划, 2015(7): 70-76.

[10] 李浩. 首都北京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考察——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评述[J]. 城市规划学刊,2021(4):96-103.

[11] 李浩. 还原“梁陈方案”的历史本色——以梁思成、林徽因和陈占祥合著的一篇评论为中心[J]. 城市规划学刊,2019(5):110-117.

[12] 李浩. 苏联专家穆欣对中国城市规划的技术援助及影响[J]. 城市规划学刊,2020(1):102-110.

[13]李浩. “梁陈方案”原点考论——以1949年5月8日北平市都市计划座谈会为中心[J]. 建筑师,2022(4):84-93.

[14] 李浩. “梁陈方案”未获采纳之原因的历史考察——试谈规划决策影响要素的分层现象[J]. 建筑师,2021(2):120-126.

[15] 李浩,李百浩. 北京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的历史考察——兼谈苏联专家援华时期的中国规划决策[J]. 建筑师,2021(6):102-110.

[16]李浩,王晨. 规划理论的实践响应——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文教区规划的历史考察[J]. 建筑师,2023(4):32-39.

[17]李浩、刘思宇. 北京“环形+放射”道路网布局成因的历史考察[J]. 城市交通,2023(2):11-19,82.

[18]李浩. 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城市规划的历史考察——以1953年畅观楼规划小组的成立为中心[J]. 城市发展研究,2022(7):22-29.

[19] 李浩. 再论“城市规划”术语的定名———兼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6-10.

[20] 李浩. 抗战胜利后南京规划的历史考察(1946-1948)[J]. 城市发展研究,2021(7):124-132.

[21] 李浩,邹德慈. 当前“城镇群规划”热潮中的几点“冷思考”[J]. 城市规划, 2008(3): 79-86.

[22] 李浩,马克尼. 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地理考[J]. 城市规划, 2008(11): 78-86.

[23] 李浩.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规划, 2008(2): 45-49.

[24] 李浩. 理解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译后[J].城市规划学刊,2009(3): 115-119.

[25] 李浩. 区域生态移民——基于长远目标的汶川重灾区重建模式浅论[J]. 城市规划, 2008(7): 17-23.

[26] 李浩. 我国城镇密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8(1): 83-89.

[27] 李浩.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规划机构的建立及发展过程——兼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J]. 城市发展研究,2019(7):1-8,17.

[28] 李浩. 日记对规划史研究的独特价值——试以“张友良日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1-8.

[29] 李浩. “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是照搬“苏联模式”吗?——以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编制为讨论中心[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9): c1-c5.

[30] 李浩. “一五”时期城市规划技术力量状况之管窥——60年前国家“城市设计院”成立过程的历史考察[J]. 城市发展研究,2014(10): 72-83.

[31] 李浩. 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问题之论争(1949—1959)[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4, 16(1): 201-214.

[32] 李浩. 大庆工矿区“不建集中城市”思想渊源、影响与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2024,31(6):10-15.

[33] 李浩.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过程及思想渊源的历史考察——兼谈关于名城制度提出者之惑[J]. 建筑师,2023(1):112-122.

访问量: 开通时间 :2021-06-09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