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青

职位:副院长

职称:副教授

邮箱:lichunqing@bucea.edu.cn

个人简介 (Biography)

2001年至今北京建筑大学教师、设计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2017年-2018年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2018年至今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2018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称号;2018年获得两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科技创新省部级二等奖;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清代王府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化技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中国明清王府建筑与文化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4项北京市教委特色教育资源库项目。2019年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北京王府建筑艺术解析与传承设计研究”。作为住建部村镇司村落和民居工作组专家,长期参与传统村落评审与评选标准讨论制定工作。科研成果曾获得三次科技部颁发的“精瑞科学技术奖”。出版专著和编著、译著10余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工程设计项目。

教育背景 (Education Background)

1993年至1998年在山东建筑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建筑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5年至200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孟兆祯院士。

2019-07-15至2019-07-28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国际联合城市设计设计工作营;
2018-07-20至2018-07-26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佛罗伦萨大学 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和科研合作;
2015-12-10至2016-07-26 美国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 访问学者中美专业教学对比研究;
2007-05-01至2007-07-31 英国威尔士格莱摩根大学 教师双语教学培训与进修;
2004-06-18至2004-07-02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联合指导中德联合教学课程2周.

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1.2001年至今高校建筑学专业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师,2018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称号;201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紧握时代脉搏开展图 学特色资源建设,提升工科学生建筑文化素养”;201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锻造大国工匠—工程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科技创新省部级二等奖: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

2.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清代王府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化技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中国明清王府建筑与文化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4项北京市教委特色教育资源库项目,其中2项是关于“北京清代王府建筑与文化”。2019年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北京王府建筑艺术解析与传承设计研究”。作为住建部村镇司村落和民居工作组专家,长期参与传统村落评审与评选标准讨论制定工作。参加各重要学术会议,2015年参加浙江松阳举行的 “复兴之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并发言。科研成果曾获得三次科技部颁发的“精瑞科学技术奖”。

3. 先后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英国格莱摩根大学、美过奥本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多所名校交流访学。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如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清代王府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化技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中国明清王府建筑与文化研究”、住建部纵向课题“浙江等五省民居类型调研”等。获北京市教委特色教育资源库优秀奖2项等;教学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教育结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建筑设计竞赛奖。

4.出版专著和编著、译著多本,在国际、国内刊物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几十余篇;

5.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工程设计项目。

研究方向 (Research Area)

建筑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更新;建筑设计与教育;传统园林研究;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兼职 (Academic Employment)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司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研究工作组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北京市土木建筑协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访问量: 开通时间 :2019-09-18 最后更新时间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