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Biography)

马全宝,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古建筑保护利用等。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史卷-建筑土木工程技术史分卷》编委和主要撰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师从建筑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中国工艺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刘托研究员。同年7月,入职北京建筑大学。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先农坛祭祀空间营造特征研究”等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北京老城官式建筑材料的技艺与记忆》、《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多媒体资源库-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1/3,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3,安徽科技出版社),《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3,安徽科技出版社),《江南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比较研究》(专著,台湾新北市花木兰出版社),《欧式建筑细部设计法则》(3/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江南人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9部。主编《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教材,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古建筑空间利用设计》入选环境设计专业“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曾参与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申报与保护工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

近年承担了:北京中轴线空间尺度研究,北京国子监保护修缮工程,北京西山八大处长安寺、香界寺修缮设计、雄安新区乡愁遗产白皮书与保护规划工作、乡愁遗产保护认定标准等,获新区建设突出贡献奖。相关成果在北京城市规划馆、首都科学讲堂等进行展览和讲解,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汇报、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之声、河北长城网、冀云等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2024年,受我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邀请,作为建筑领域专家代表出席中保建交75周年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在索菲亚大学、索菲亚建筑土木与大地测量大学、大特尔诺沃大学、特戈文化中心等多个城市和高校进行学术演讲。

主讲课程主要有: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原理与技术、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设计、传统建筑空间研究、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等。

部分媒体报道

新华社、BRTV北京时间:《青春中轴线 | 马全宝:破解古建“密码” 绘就城市未来》https://item.btime.com/f6sajcpp2t19hpq8vv2t52jqpta

中国雄安官网、长城新媒体:《拔节生长看雄安丨在雄安寻找乡愁》  http://www.xiongan.gov.cn/2024-05/17/c_1212363137.htm

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之声FM1006:《北京马老师与雄安乡愁的故事》  https://weibo.com/7567711638/O2mIvcZ7e

北京日报:《雄安新区发现2500余项乡愁遗产》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5eab1b3e4b0a3c6d60fe789.html

北京晚报:《雄安,我们为你留住乡愁》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4/20240419/20240419_m.html#page11

文汇报:《为雄安新区乡愁遗产存根》 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4-01/21173/detail-94563.html

中国雄安官网、长城新媒体:《百姓看联播丨雄安,何处是乡愁?》http://www.xiongan.gov.cn/2024-05/21/c_1212364271.htm

BRTV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课程开讲  https://item.btime.com/24bckrapum8o3f9lv9q82dttjhn

 

 

 

 

 

教育背景 (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研究方向 (Research Area)

社会兼职 (Academic Employment)

访问量: 开通时间 :2019-04-04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5-06